作者:夏建业 沈义杰 摄影:蔡书善
2019年10月26日由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主办,我校、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智能生物制造”前沿生物技术青年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以“数据驱动下的新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聚焦生物制造过程中大数据与智能化、微尺度与高通量等关键前沿技术,探讨跨学科融合下未来智能生物制造的机遇和挑战。
72886必赢欢迎光临院长庄英萍、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则分别为论坛开幕式致辞。庄英萍代表72886必赢欢迎光临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诚挚的感谢。她表示,本次论坛的目的之一在于促进青年人交流与成长,加强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共同进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陈则高度评价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在多次学术论坛中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代表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向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也祝贺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他指出,青年学者是学科发展的动力。青年学者应当多交流、多合作,共同为谋求学科进步、学科发展而奋斗。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72886必赢欢迎光临副院长王启要主持。

论坛特邀嘉宾张嗣良教授分享了题为“生物过程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化”的重要报告。报告高度概括了张嗣良教授五十多年来的研究经历,讲述了生物过程学科是如何由化学工程发展到多尺度理论,再发展到合成生物学,再一步步发展为数据科学及智能化的转变历程。此外,报告还回顾了美国工程生物学研究联盟(EBRC)对该领域未来的愿景,以及快速发展工业应用领域的四个核心技术。张嗣良教授指出,四个技术主题中,“数据科学”是当前发展的关键:设计—构建—测试—学习方法来创建复杂系统,建立生物过程新一代HCPS系统是重要的方向,也是我国在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弯道超车的重要内容。接着,特邀嘉宾荷兰帝斯曼(DSM)集团首席科学家Wouter A. van Winden博士介绍了DSM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仿真模拟在生物过程数字孪生系统上的尝试。

清华大学张翀教授、江南大学邓禹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孟涛教授、上海交大陶飞研究员、江苏大学雍阳春教授、清华深圳研究院马少华副教授、我校郑高伟教授、左鹏副教授、白云鹏副教授先后分享了九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强烈反响。此外,我校王喆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储蔚副教授还分别从人工智能技术、超快激光加工技术两个跨学科领域介绍了相关技术、并探讨生物智能制造的可能性与发展性。最后,赛默飞世尔生物发展经理俞晖博士对过程在线尾气监测产品和技术进行了报告。
报告期间,会场反响热烈,青年学者间密切交流,增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解。本次论坛受到赛默飞世尔、贝克曼库尔特、广州爱贝泰、迪必尔生物、一正科技的赞助支持!